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秉承“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理念,体现工科特色,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上得来”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解决了制约研究生成长与成才的宽广雄厚基础知识、扎实牢固技术开发和基于知识应用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三个关键性问题。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基于OBE理念,以提升“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大成果为牵引,技术转化为载体,在产业化过程中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从拓展和铸厚理论知识入手,逐步夯实和巩固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知识应用及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创新意识;确定培养目标定位,将其与专业方向特色结合,确立培养模式,依据培养模式及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落实目标定位。
(1)目标定位 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面临着重理论轻实践,技术开发能力弱化,“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缺乏等主要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基础知识宽广雄厚、技术开发能力扎实牢固和“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模式 以大成果为牵引,技术转化为抓手,将“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引导下,以技术转型升级为导向,产学研为抓手,充分发挥我校科研平台多、信息资源丰富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构建多方协同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3)贯彻落实 围绕技术转化和大成果培育,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研究生担当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等重要任务,以科研任务为载体,促使其知识活学活用和积累技术开发的直接经验,逐步提升其“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将培养目标落实到位。
3.创新点
(1)基于OBE理念,以大成果为牵引,技术转化为载体,“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
(2)将“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技术转型升级三者有机结合,构筑“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以科研任务为载体,将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机地结合,达成培养目标定位。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惠及研究生1273人(博士135人,硕士1138人);
(2)优秀学位论文111篇;省优12篇(博士6篇);校优99篇(博士28篇);发表学术论文1843篇(博士455篇);
(3)产业化工程为120多家企业服务;
(4)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
(5)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
附件下载:
研究生“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报告.pdf
研究生“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佐证材料.rar
研究生“产业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产业化展示.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