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成果

适应区域经济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摄影:来源: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2019-05-190

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高度发达且集中,是全国对制造业人才需求最集中的区域,产业聚集块状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外向型经济等区域特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项目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构建适应区域特色经济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拟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融入与产业聚集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培养具有行业完整生态链专业结构的专业硕士;如何适应民营企业灵活快速的市场机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及实践技能的专业硕士;如何融入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硕士。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针对区域特色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相对应的三个维度培养模式:具有特殊专业结构及相关行业完整知识结构链的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思维及实用技能的培养模式;具有跨文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构建符合区域经济特色和国家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构筑了“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体现为: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专业领域特色课程群,以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导向,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系统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融入龙头企业和导师联合培养,拓展工程及创新能力;实施内培外引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建立国际化导师队伍,将国际文化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闭环式管理。

3.创新点

1提出并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2提出“以创新实践科研平台为支撑,以项目式教学为依托,以跨文化交流为主线”的培养思路,广泛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形成高校、龙头企业及海外力量协同培养机制3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系统及信息反哺的闭环优化机制,形成完整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本项目列入首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成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机械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培养平台及校内外实践基地

专业研究生的工程科学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学生参与的项目获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 (附件5);近三年发明专利成倍提升,学生授权发明专利93(附件6);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大幅度提高;改革后的毕业生61.35%在浙江工作,94.2%在长三角区域工作,极大的为该区域提供了人才支撑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刊物对本成果进行了相关报道(附件7)

申请书-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pdf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