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典型的工科,针对其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技能弱化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差等普遍现象,提出其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基础知识宽广雄厚、专业技能扎实牢固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突出的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核心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这很好地解决了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基础研究而轻专业技能,重理论学习而轻技术创新;重学术前沿而轻技术服务等制约工科人才成长成才的三个关键共性问题。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从拓展和铸厚理论知识入手,以学术成果转化为载体,技术服务为牵引,在产业化过程中探索与实践夯实研究生专业技能,以及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程能力的路径,构建基础研究与专业技能并举,理论学习与技术创新并重,学术前沿与技术服务并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具体分四步:首先,将学位点特色融入培养目标定位,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据此确定培养方案,以赋予研究生宽广雄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牢固的专业技能和突出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其次,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技术转型升级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然后,在政府引导下,以技术转型升级为导向,产学研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平台多、信息资源丰富和创新能力强等优势,形成“政产学研”四方协同的培养机制;最后,以具体科研任务为载体,学术成果转化为抓手,大成果培育为牵引,有计划地安排研究生担当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工程技术问题等重要任务,有目标地促使其知识活学活用,逐步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程能力,形成“三并”人才培养体系。
3.创新点 ①理念创新:浙江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培养的OBE理念;②模式及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及“政产学研”四方协同培养机制;③体系创新:从知识到实践再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的“三并”人才培养体系。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①具有鲜明浙江特色“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 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培养OBE理念;②服务经济技术转型升级,代表性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上得来” 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③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经济技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及“政产学研”四方协同培养机制;④构建了基础知识宽广雄厚、专业技能扎实牢固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突出的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再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三并”体系;⑤学科实力和知名度稳步提升,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申请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190518.pdf
证明材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190520.rar
支撑材料图片:
2008年第二轮学科评估排名
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
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
成果实例一: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照片1
成果实例一: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照片2
成果实例二:新型活性分散染料创制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照片1
成果实例二:新型活性分散染料创制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照片2
成果实例三:一种新型无隔膜间歇式绿色电合成丁二酸的方法-照片1
成果实例三:一种新型无隔膜间歇式绿色电合成丁二酸的方法-照片2
成果实例四:合成取代芳胺系列产品及衍生物的催化剂技术与应用-照片
成果实例五: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照片1
成果实例五: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照片2
奖项1-代Pt纳米WC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及性能2010浙江省科技一等奖
奖项2-新型活性分散染料创制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2011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
奖项3-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2013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奖项4-3000 吨年丁二酸绿色电化学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工业化2009 年石化协会奖
奖项5-一种新型无隔膜间歇式绿色电合成丁二酸的方法,2010 年第十二届专利奖
奖项6-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与应用,2017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奖项7-合成取代芳胺系列产品及衍生物的催化剂技术与应用2013年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奖项8-超重力精馏技术及产业化应用,2010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奖项9-高纯邻甲基间氯苯胺等开发与涉氢反应体系创新,2010 年,浙江省科学二等奖
奖项10-层状粘土的系列化构造化学及应用属性2012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
奖项11-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与应用2015年中国石化协会一等奖
奖项12-联产高效除草剂乙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和乳氟禾草灵清洁生产技术2012浙江科技二等奖
奖项13-农药关键中间体——N-(3-戊基)-3,4—二甲基苯胺绿色合成技术及产2014石化协会一等
奖项14-生物柴油反应过程强化和清洁生产技术,2016 年,中国石化协会二等
奖项15-《绿色电化学合成》,2017 年,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三等奖
奖项16-一种1,3-环己二酮的制备方法,2012 年,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
奖项17-一种处理和利用三氟甲基苯氨蒸馏釜残的方法,2014 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奖项18-水力空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2017 年浙江省专利金奖
奖项19-1 万吨年丁二酸连续清洁生产技术,2013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奖项20-取代芳胺系列产品绿色催化合成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2018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