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价值观与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根与魂,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如何在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而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本项目自2009年以来,以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优秀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GPS+”策略:培养目标导向策略、培养过程全景策略、培养机制协同策略、教师素养提升策略,探索基于“GPS+”策略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详见下图)。
主要解决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中解决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在培养机制中解决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够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GPS+”策略——
1.培养目标“两个转变”的导向(Guide)策略,强化德才并重、技道并行的新方向。一是导向转变,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味以西方设计为标杆、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的内化与弘扬;二是内容转变,改变以往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对学生文化立场和社会责任感认知、认同、践行的引导。
2.培养过程“三维课堂”的全景(Panorama)策略,形成相辅相成、循环反哺新模式。建立了“教学课堂、开放课堂、社会课堂”点、线、面相融合的“三维课堂”,形成了“点上设题、线上拓展、面上践行”的人才培养全景链。
3.培养机制“内引外牵”的协同(Synergy)策略,增进课程思政育人资源联动性。积极探索跨学院协同,以课程思政为纽带,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立了院际全面合作关系,实行双导师制,形成教学主题创作链;积极推进学校与社会协同。
4.教师素养“四个统一”的提升(“+”)策略,增强课程思政教师榜样引领性。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本项目着力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政素养及教学技能三方面进行提升。
主要创新点:
一是构建了以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内核,以点、线、面相融合的“三维课堂”为阵地,以校内校外资源协同联动为外驱,以师资思政素养提升为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是探索了“教-学-研-用”的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转化的循环模式。
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本项目改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方法科学,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成效优、教学改革成果丰、师德建设典型多、创作作品特色显、学生受益面广、成果转化率高、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